古爱兵:跨越山海的教育筑梦人
日期:2025-07-21

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与武陵山区的酉阳相隔千里,却因一群教育者的坚守而紧密相连。2022年盛夏,古爱兵带着对教育的赤诚,告别熟悉的渤海湾,踏上了渝东南的土家族苗族聚居地。

毅然奔赴,初心如磐启新程

古爱兵,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管理硕士,东营市第二中学副校长。20227月,当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的号召传来,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酉阳的帮扶之路。

来到酉阳后,古爱兵任重庆市酉阳第二中学校的党委副书记、校长,以及帮扶团团长。他带领山东东营和重庆一中的22名骨干教师全身心投入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发挥组团优势,积极统筹三方四校教育资源。

三年来,他坚守岗位、履职尽责,始终坚守在教育管理一线,师生在哪里,他的目光就聚焦到哪里。有临时性的工作,没有临时性的人生,三年帮扶工作,一生教育使命。这句话,不仅是古爱兵坚守教育初心的真实写照,更深深激励着帮扶团队的老师全身心的投入。

为了全身心投入帮扶工作,古爱兵动员在东营市实验中学任教的妻子一同奔赴酉阳。担心八旬老父亲会有担忧,他们夫妻俩一开始就隐瞒了来酉阳帮扶的事情,直到半年后才告知父亲。在古爱兵的心中,对教育帮扶事业怀揣着无限忠诚。

深入调研,精准把脉开良方

酉阳地处渝鄂湘黔四省市交汇处,是一个有着80多万人口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重庆市酉阳第二中学校作为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学校中规模最大的普通高中,有110多年的发展历史,现有125个教学班、7099名学生、489名正式在编教职工。面对这样一所规模庞大且历史悠久的学校,古爱兵深知责任重大。

他们来了后,没有任何停歇,迅速投入到工作中。酉阳二中办公室主任洪波回忆,开学前一个月,古爱兵便提前入校蹲点,深入调研。他利用假期与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谈心谈话,摸清学校家底;通过召开座谈会,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商议对策,撰写了两万字的调研记录。在这个过程中,他克服了语言、饮食等方面的困难,迅速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

不能只做简单的输血者,要成为培育造血功能的引路人基于调研结果,古爱兵感受到了新的使命——把学校从传统优秀向现代卓越转型。学校确立了新的发展目标,即全力建设渝东南领先、重庆市有重大影响力的现代化高中学校。帮扶团队确立了规范落实、凝练提升、实干创新的帮扶路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酉阳二中渐次展开:把党支部建在年级上,强化党建统领;修订学校章程,完善了教辅资料、周末托管等系列规范性制度;优化中层干部28人次,建立数字办公平台;实施两课一转一优化教学改革,建立高效课堂教学范式;有序推进自强课程体系建设,表彰60项课程成果;开展双自主教学改革赛课活动,完善优生培养方案......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众人合力则力大无穷。古爱兵深知,组团式帮扶的核心在于发挥团队优势。在他的带领下,帮扶团队深入开展名师带徒(1+5+N)、带教研组、带课题三带活动,组织师生5137人次赴东营沉浸式学习交流,邀请东营市、重庆一中领导专家到校指导530人次。

同时,以建设山水校园、书香校园、生态二中为定位,古爱兵带领帮扶团队协调项目资金1968万元,实施了酉阳二中多功能厅、微机室、班班通、课桌椅、护眼灯及校园道路建设和活动场地拓展等项目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山水校园特色初显,大大提振了发展信心。

桃李芬芳:书写山区育人答卷

辛勤耕耘终见硕果,三年的帮扶工作接近尾声,酉阳二中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酉阳二中建立学校名师工作室6个,推选市县级骨干教师52人,校级骨干教师110人。教科方面,成功结项重庆市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1个、精品选修课程5门,立项市级课题4个、县级课题28个,立项市级优秀社团3个,入选部级精品课1节、市级精品课2节。该校教师在市级赛课中获一等奖及以上17人次,学生在科技创新大赛获市级一等奖以上15人次,学科竞赛获奖10人次。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校”“重庆市教育科研基地校”“重庆市普通高中校本教研基地”“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此外,学校还被授予清华大学生源学校空军招飞优质生源基地

从渤海之滨到武陵山区,古爱兵和帮扶团队跨越千里,他们用行动证明,教育帮扶不是简单的"给予",而是共同的成长;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双向的赋能。把二中校园打造成立德树人的新时代桃花源是我最大的心愿。古爱兵说,如今这个心愿正逐步变为现实。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成为了跨越山海的教育筑梦人。(龙娅)

分享文章到:
版权所有: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主办: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420016   ICP备案:渝ICP备17002908号   渝公网安备 50024202000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