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酉阳 / 酉阳名片 / 国家公园

巴尔盖国家森林公园简介

日期:2023-10-17       
字号:

巴尔盖国家森林公园简介


土家族人把高山、高原等海拔较高的地方统称为盖。巴尔在土家方言中,是美丽、富饶、茂盛的意思。巴尔盖,即是美丽茂密的高山森林。而拟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山黛沟景区、笋岩大峡谷景区、木叶河景区在地形图上均属“巴尔盖”这一山脉。因此将该公园命名为“巴尔盖森林公园”。重庆巴尔盖国家森林公园是2010年9月30日经国家林业局行政许可决定在酉阳自治县设立巴尔盖国家级森林公园。

1.1自然地理条件

酉阳县位于渝东南边陲,东邻湖南省龙山县,南与重庆市秀山县、贵州省松桃县、印江县接壤,西与贵州省沿河县隔江(乌江)相望,西北与重庆市彭水县紧邻,正北与重庆市黔江区、湖北省咸丰县和来凤县相连。由于地处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部,酉阳县是渝东南联动鄂西、湘西、黔北的重要节点。

重庆巴尔盖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重庆市酉阳县中部,属武陵山系,其中山黛沟景区紧邻酉阳县城。公园总面积4160.5hm2。分为山黛沟景区、腾龙洞景区、笋岩大峡谷景区、木叶河景区4个景区。

1.1.1地文条件

(一) 森林公园所属山系

重庆巴尔盖森林公园属武陵山系。

(二)地质构造和地质年代

地质构造属新华夏构造体系渝鄂湘黔沉降褶皱带。褶皱构造由八面山、木桶、车田、毛坝、铜西、濯河坝、龚滩七个向斜和酉酬、桐麻岭、咸丰、宜居、天馆五个背斜组成。区内绝大部分为沉积岩地层,局部有浅度浆岩,岩石类型主要有石灰岩和页岩。除前震旦系、石岩系、侏罗系及第二系地层缺失外,其它各个年代的地层均有分布。

(三)地形地貌特征

公园地貌属四川盆地巫山至大娄山中山区,山体以八面山、武陵山为主,属于中低山地貌,在两翼砂、页岩以及石灰岩地带则形成丘陵、槽谷或平坝。境内地貌成层明显,分为海拔 900 米以上的岩溶中山及台地区;650—900 米左右的岩溶或红层低山区;650 米以下的岩溶高丘、谷坝区。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加上河流、降水的切割、侵蚀和溶蚀作用,岩溶地貌强烈发育,境内山峦起伏,沟谷交错,山形如“鸡爪”,溪河似“树枝”,峰丛、槽谷、溶洞、盲谷、伏流等多处出现,点缀出山水险峻壮丽,沟谷槽坝交织,构成境内中山、低山、高丘、谷坝重叠交错的壮丽奇景。

公园内最高峰位于木叶河景区的脚板岩,海拔 1261.3 米,公园内最低处位于山黛沟景区的八仙洞,海拔 335.0 米,相对高差 868.8 米。

(四)土壤及母岩状况

由于受气候、地形、地质、生物、水文、人为活动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土壤类型有 6 个土类,12 个亚类,16 个土属,56 个土种。主要有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黄壤、黄棕壤、石灰岩土等。山地石灰岩出露最广,岩溶作用强烈,山顶浑圆,发育溶蚀洼地、槽谷与溶洞,在盖坪、洼地、槽谷中,一般地平土厚,坡地由于侵蚀淋溶作用大,岩溶地较多,土壤瘦薄。土壤多呈微酸或中性 pH 值 6.5-6.7。

(五)地文条件对开展旅游的价值或不利影响

公园内岭壑纵横,地形复杂,有峻拔独耸的崇岭雄峰,有风骚各具的高岗丘陵,有碧水潺潺的空谷幽涧,有穿山对过的神奇山洞,有千奇百怪、千姿百态的地下溶洞,有依山兀立的擎天石柱,有刀削斧劈、四壁齐天的环行石崖。多姿多彩的地形地貌构成了一系列美论美幻的地文景观,具有独特的美学观赏价值、休闲游憩价值和旅游开发使用价值。

但由于地形溶蚀切割较深,地形陡峭,步行难度较大,旅游危险性增大,对旅游开发有一定的制约。

2.1.2气候条件

(一)森林公园所在区域气候类型

公园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属山地气候类型。具有四季分明但季差明显,气候温和而冷暖不均,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无霜期长,垂直气候明显,灾害天气频繁的特点。

(二)年气温变化和无霜期

公园季节气候变化特点是:冬干冷而少酷寒,春暖湿,冷暖常变,夏热常有伏旱,秋凉而多绵雨。

公园年平均气温13℃,是重庆的“凉区”,极端最高气温38.1℃,极端最低气温-8.4℃,七月最热,多年平均气温为25.5℃,1月最冷,多年平均气温3.8℃。年均无霜期286天。年均适游日数280天。

(三)光照条件

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31.0小时,7、8月日照时数最多,2月最少。≥0℃年积温6000—5200℃,≥10℃年积温4200—3400℃。

(四)湿度状况

各月平均相对湿度在74—79%之间,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7月最大,1月最小。公园内由于森林植被和海拔变化的影响,相对湿度有明显的变化。

(五)降水情况

常年降水量平均为1377.2毫米,5月降水最多,降水量达212.4毫米,1月最少,仅24.3毫米,夏季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38.8%,春季占31.2%,秋季占23.8%,冬季占6.2%。大于或接近200毫米的降水量4—9月均可出现,在6月达到极值。公园年平均风速为1.2米/秒左右,冬半年月平均为1.7米/秒,夏半年平均风速为0.9米/秒。

1.1.3水文条件

公园内山黛沟景区、笋岩大峡谷景区、木叶河景区属沅江水系。园内地表水分为溪河水和池塘两种。

园内河流主要有三道河、木叶河二条河流。三道河属山黛沟景区,园内流程约5 公里,下游建设龙潭水库一座,平水期一般水宽约2—5米,深约0.5—2米。木叶河属木叶河景区,园内流程约5公里,平水期一般水宽约3—6米,深约1—2米。

龙潭水库为中型水库,位于青华盖与安家盖之间的峡谷地带,坝址以上集雨面积94平方公里,总库容100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707万立方米。工程主要分为大坝、溢道、放水设施、坝后电站;配套工程有总干渠、东干渠、西干渠。大坝结构为土石混合,粘土心墙土坝,有效坝高51.8米,坝身最长轴线117米,坝底厚213.2米,坝顶厚5米,整个大坝由坝壳、心墙、堆石坝组成。溢洪道建于大坝右侧,宽9米,为开敞式旁侧明槽溢洪。干渠总长24.2公里,控制灌溉面积2.85万亩;总干渠长0.68 公里,东干渠长7.6公里,西干渠长16.6公里。

园内溪沟较多,共有约20余条,其中常年流水的溪沟有10余条。

公园内池塘主要是以蓄水为主的山平塘为主,共有大大小小山平塘约30余座。

公园地下水出露较为普遍,有出水泉眼50余处,主要以碳酸岩岩溶水、碎屑岩裂隙孔隙层间水为主,水流量大的有水帘洞、八仙洞、腾龙洞等。

1.1.4森林资源条件

(一)森林公园所属植物区系

公园所处区域在植物区系区划上属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中山植被地区,七曜山南部植被小区。植被区系以亚热带中部成分为主。

(二)森林植被特征

公园主要植被类型有:亚热带中低山植被类型、亚热带低山植被类型、丘陵植被类型。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布无明显差异。主要自然植被建群树种在海拔1000米以上,以杉木林为主;在海拔650—1000米一带,向阳瘠薄山地多为马尾松。公园经飞机播种造林、多年人工植苗造林和封山育林,次生植被旺盛,形成马尾松纯林,杉木纯林、柏木纯林、马尾松柏木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等多种植被类型。

(三)公园内主要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

公园内高等植物种类繁多,有主要维管束植物125科323属728种,其中裸子植物8科17属19种,被子植物116科300属697种,竹亚科1科6属12种。主要乔木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柏木、喜树、桤木、青冈、红椿、栓皮栎、刺槐、枫香、杨树、银杏、丝粟、板栗、香樟、楠木、檫木、灯台树、夜合欢、鹅掌揪、垂柳、刺楸、酸枣、木姜子、水杉、槭树、柳杉、杜仲、黄柏、油桐、桂花、漆树等,灌木树种以杜鹃、柃木、映山红、乌饭、油茶、荚蒾为主,其次是盐肤木、野花椒、小叶女贞、火棘、黄荆、马桑、刺梨、菝葜等,草本植物有蕨类、白茅、莎草、鱼星草、丝茅草、狗尾草、打火草等。

公园内有珍贵、稀有植物多种,其中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4种:银杏、水杉、南方红豆杉、珙桐;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1种:单叶贯众、润楠、核桃、天麻、杜仲、中华猕猴桃、香樟、楠木、厚朴、红椿、喜树。还有众多市级珍稀保护树种,这些植物的存在说明公园植物的丰富,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四)公园内野生动物资源

重庆巴尔盖森林公园乔、灌、草植被丰富,给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根据文献记载和初步调查,目前园内有野生脊椎动物107种,其中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林麝、云豹2种,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9种,分别是金猫、大灵猫、小灵猫、黑鹤、苍鹰、雀鹰、红腹锦鸡、大鲵、白腹锦鸡、灰鹤等,列入市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3种,分别是毛冠鹿、赤狐、狼、黄鼬、花面狸、小麂、黄麂、灰胸竹鸡、董鸡、四声杜鹃、银环蛇、尖吻蝮蛇、竹叶青蛇等。

园内野生动物的分布数量及可见频度,以山黛沟景区、笋岩大峡谷景区、木叶河景区较多,其中濒临绝迹或只能偶然见到的动物有金猫、林麝、大灵猫、小灵猫、黑鹤、苍鹰、雀鹰、灰鹤、豹猫、毛冠鹿等,常见的哺乳类动物有野猪、松鼠、野兔、果子狸、刺猬、箭猪、小麂、黄麂、花面狸、黄鼬、蝙蝠等;常见的两栖爬行类动物主要有竹叶青蛇、乌梢蛇、尖吻蝮蛇等蛇类;常见的鸟类主要有麻雀、山麻雀、喜鹊、大嘴乌鸦、红腹锦鸡、白腹锦鸡、秧鸡、灰胸竹鸡、董鸡、四声杜鹃、画眉、太阳鸟、啄木鸟、红腹雉、山斑鸠、灰斑鸠、珠颈斑鸠、黄鹂、卷尾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