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酉阳 / 酉阳名片 / 国家公园

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简介

日期:2023-10-17       
字号:


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简介

基本情况

1.1自然地理条件

酉阳县位于渝东南边陲,东邻湖南省龙山县,南与重庆市秀山县、贵州省松桃县、印江县接壤,西与贵州省沿河县隔江(乌江)相望,西北与重庆市彭水县紧邻,正北与重庆市黔江区、湖北省咸丰县和来凤县相连。由于地处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部,酉阳县是渝东南联动鄂西、湘西、黔北的重要节点。

酉阳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重庆市酉阳县中部,属武陵山系,其中桃花源景区紧邻酉阳县城。公园总面积2734.33hm2。分东、中、西3个区域。东部区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09°07′31″-109°09′19″,北纬28°53′20″-28°54′05″。中部区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08°43′11″-108°46′16″,北纬28°49′10″-28°53′59″。西部区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08°30′36″-108°31′18″,北纬28°50′32″-28°51′17″。

1.1.1地文条件

(一) 森林公园所属山系

重庆酉阳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属武陵山系

(二)地质构造和地质年代

地质构造属新华夏构造体系渝鄂湘黔沉降褶皱带。褶皱构造由八面山、木桶、车田、毛坝、铜西、濯河坝、龚滩七个向斜和酉酬、桐麻岭、咸丰、宜居、天馆五个背斜组成。出露地层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二叠系、三叠系。岩石类型主要有白云灰岩、白云岩、石灰岩、页岩、灰岩、砂岩、砾岩。

(三)地形地貌特征

公园地处武陵山区,属于中低山地貌,在两翼砂、页岩以及石灰岩地带则形成丘陵、槽谷或平坝。境内地貌成层现象明显,分为海拔900米以上的岩溶中山及台地区;650—900米左右的岩溶或红层低山区;650米以下的岩溶高丘、谷坝区。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加上河流、降水的切割、侵蚀和溶蚀作用,岩溶地貌强烈发育,境内山峦起伏,沟谷交错,山形如“鸡爪”,溪河似“树枝”,峰丛、槽谷、溶洞、盲谷、伏流等多处出现,点缀出山水险峻壮丽,沟谷槽坝交织,构成境内中山、低山、高丘、谷坝重叠交错的壮丽奇景。

大岩蒙是公园内最高峰,海拔1696.1米,酉水河是公园内最低处,海拔295米,相对高差1401.1米。

(四)土壤及母岩状况

由于受气候、地形、地质、生物、水文、人为活动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土壤类型主要有紫色土、山地黄壤两类,山地石灰岩出露最广,岩溶作用强烈,山顶浑圆,发育溶蚀洼地、槽谷与溶洞,在盖坪、洼地、槽谷中,一般地平土厚,坡地由于侵蚀淋溶作用大,岩溶地较多,土壤瘦薄。土壤多呈微酸或中性。森林公园内的土壤为矿子黄泥土,pH值6.5-6.7。

(五)地文条件对开展旅游的价值或不利影响

公园内岭壑纵横,地形复杂,有峻拔独耸的崇岭雄峰,有风骚各具的高岗丘陵,有碧水潺潺的空谷幽涧,有穿山对过的神奇山洞,有千奇百怪、千姿百态的地下溶洞,有依山兀立的擎天石柱,有刀削斧劈、四壁齐天的环行石崖。丰富的地形地貌构成了一系列美轮美奂的地文景观,具有独特的美学观赏价值、休闲游憩价值和旅游开发使用价值。

2.1.1气候条件

(一)森林公园所在区域气候类型

公园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属山地气候类型。具有四季分明,季差大,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垂直气候明显的特点。

(二)年气温变化和无霜期

年平均气温12—14℃,是酉阳的“凉区”,极端最高气温38.1℃,极端最低气温-8.4℃,七月最热,多年平均气温为25.5℃,1月最冷,多年平均气温3.8℃。年均无霜期286天。年均适游日数280天。

(三)光照条件

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31.0小时,7、8月日照时数最多,2月最少。≥0℃年积温6000—5200℃,≥10℃年积温4200-3400℃。

(四)湿度状况

各月平均相对湿度在74-79%之间,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7月最大,1月最小。公园内由于森林植被和海拔变化的影响,相对湿度有明显的变化。

(五)降水情况

常年降水量平均为1377.2毫米,5月降水最多,降水量达212.4毫米,1月最少,仅24.3毫米,夏季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38.8%,春季占31.2%,秋季占23.8%,冬季占6.2%。大于或接近200毫米的降水量4—9月均可出现,在6月达到极值。公园年平均风速为1.2米/秒左右,冬半年月平均为1.7米/秒,夏半年平均风速为0.9米/秒。

2.1.2水文条件

公园内酉水河属洞庭湖水系,其它溪流属乌江水系。园内地表水分为溪河水和池塘两种。

园内河流溪沟较多,有36条,其中常年流水的溪沟有24条,主要有酉水河、桃花溪、西山沟、杨家沟、干洞沟5条。酉水河园内流长7.5公里,平均宽约50-100米,水深30-50米,河水碧绿清澈,两岸绿树成荫。桃花溪园内流长1.1公里,平水期一般溪水宽约1.0-2.1米,深约0.2-0.4米;西山沟园内流长1.7公里,平水期一般溪水宽约0.5-1.1米,深约0.2-0.3米;杨家沟园内流长1.5公里,平水期一般溪水宽约0.4-1.0米,深约0.1-0.2米;干洞沟园内流长0.3公里,平水期一般溪水宽约0.4-0.9米,深约0.1-0.2米。

公园主要在山上,园内池塘较少,主要有美池和鳄鱼池。美池位于桃花源景区大酉洞旁,是公园的重要景观之一,水面形状似蝴蝶也似土家人用的蓑衣,南北跨度长约70米,东西跨度宽约50米,平均水深1.5米,水面约0.3hm2,库容约5000立方米,湖水波光涟漪,碧绿清澈,湖中有小岛、亭子和石拱桥,湖周柳树枝叶婆娑三月桃花浪漫,四周莽林环绕,西望高崖巨壁,山水相映,景观别致;鳄鱼池位于桃花源景区的大悬崖上,距崖边不足20米远,形如梭子,长边约100米,中长约70米,平均水深2.1米,水面约0.4hm2,库容约8000立方米,湖水清澈见底,湖中怪石密布,如多条鳄鱼伏于水下,栩栩如生,湖周绿树成荫。

公园地下水出露较为普遍,有出水泉眼50余处,主要以碳酸岩岩溶水、碎屑岩裂隙孔隙层间水为主,水流量大的有三处,分别为泉孔、聪明泉和母猪泉。以泉孔的流量为最大,最大流量在2500L/S左右,出水时即水流成河;母猪泉和聪明泉出水后即飞流直下,形成瀑布。

2.1.3森林资源条件

(一)森林公园所属自然区系

公园所处区域在植物区系区划上属泛北植物区,即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西南地区。

(二)森林植被特征

公园位于我国中亚热带北部,植被区划上属渝东南部中山植被区,七跃山南部植被小区。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布无明显差异。主要自然植被建群树种在海拔1000米以上,以杉木林为主,在海拔650-1000米一带,向阳瘠薄山地多为马尾松。公园经飞机播种造林、多年人工植苗造林和封山育林,次生植被旺盛,形成马尾松纯林、杉木纯林、柏木纯林、马尾松柏木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等多种植被类型。

(三)公园内主要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

公园内高等植物种类繁多,区内共有维管植物155科554属1025种,其中蕨类植物29科61属136种,裸子植物6科9属10种,被子植物120科484属878种。主要乔木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柏木、喜树、桤木、青冈、红椿、栓皮栎、刺槐、枫香、杨树、银杏、丝粟、板栗、香樟、楠木、檫木、灯台树、夜合欢、鹅掌揪、垂柳、刺楸、酸枣、木姜子、水杉、槭树、柳杉、杜仲、黄柏、油桐、桂花、漆树等,灌木树种以杜鹃、火棘、黄荆、马桑、柃木、映山红、乌饭、油茶、荚蒾为主,其次是盐肤木、野花椒、小叶女贞、刺梨、菝葜等,草本植物有蕨、芭茅、莎草等。

经调查统计,依据《中国植物红皮书》,景区珍稀濒危植物共9种,其中稀有种共5种,如银杏、水杉、杜仲、鹅掌楸、厚朴等;渐危种共4种,如胡桃、红椿、楠木、木瓜红等;依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保护区内共有重点保护植物14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4种,如南方红豆杉、珙桐等;二级保护植物有10种,如香果树、樟、喜树、鹅掌楸、厚朴等。其中水杉、银杏、珙桐、杜仲为栽培种,其他为野生种。

(四)公园内野生动物资源

森林公园乔、灌、草植被丰富,给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根据文献记载和初步调查,区域内脊椎动物共有144种,分别隶属于5纲、22目、62科。其中鱼纲1目、2科、5种;两栖纲2目、5科、7种;爬行纲1目、5科、15种;爬行类1目、5科、13属、15种;鸟纲11目35科93种;哺乳纲7目、15科、24种。

园内野生动物的分布数量及可见频度,以桃花源景区、玉柱峰景区、龙头山景区和酉水河景区较大,尖山景区相对较小,调查区域野生动物中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脊椎动物14种,包括: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普通鵟(Buteo buteo)、黑鸢(Milvus migrans)、红隼(Falco tinnunculus)和领角鸮(Otus bakkamoena ussuriensis灰林鸮(Strix aluco斑头鸺鹠(Glaucidium cuculoides)、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猕猴(Macaca mulatta)、青鼬(Martes flavigula)、大灵猫(Viverra zibetha)和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有重庆市市级重点保护动物14种,分别为棘腹蛙(Quasipaa boulengeri)、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泽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小(Tachybaptus ruficollis poggei)、栗苇鳽(Ixobrychus cinnamomeus)、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 thoracica)、四声杜鹃(Cuculus micropterus micropterus)、黑短脚鹎(Hypsipetes madagascariensis)、黄鼬(Mustela sibirica davidaana)、果子狸(Paguma larvata)、小麂(Muntiacus reevesi)、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

3.1生态环境评价

3.1.1生态环境质量

1.大气质量

公园周围无污染的厂矿企业,“酉阳县环境监测站”对公园内的大酉洞、大尖山子、小尖山子、石柱寨堡、霞峰寺、金顶山、马颈子、长塘、河湾、帽儿坨等地的大气环境监测结果,公园各地的大气质量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一级标准。

2.地面水质量

公园多为露头无压泉水,“酉阳县环境监测站”对公园内的大酉洞、大尖山子、小尖山子、石柱寨堡、霞峰寺、金顶山、马颈子、长塘、河湾、帽儿坨等水体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这些地表水的质量均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一级标准。

3.负离子含量

据“酉阳县环境监测站”在公园内大酉洞、大尖山子、小尖山子、石柱寨堡、霞峰寺、金顶山、马颈子、长塘、河湾、帽儿坨等主要旅游景点,采用大气离子测定仪法测定,主要景点平均浓度700个/cm3以上,各景点空气负离子浓度在5.24—8.65万个/cm3之间。

4.空气细菌含量

据“酉阳县环境监测站”在公园内大酉洞、大尖山子、小尖山子、石柱寨堡、霞峰寺、金顶山、马颈子、长塘、河湾、帽儿坨等主要旅游景点,采用撞击法测定,公园内空气细菌含量在280—760cfu/m3之间。

5.天然照射贯穿辐射剂量水平

据“酉阳县环境监测站”对公园内的大酉洞、大尖山子、小尖山子、石柱寨堡、霞峰寺、金顶山、马颈子、长塘、河湾、帽儿坨等地天然照射贯穿辐射现状监测结果,公园内天然照射贯穿辐射剂量在国家规定安全范围之内。

3.2.1森林风景资源赋存

1.地文景观

大酉洞   位于桃花源景区,紧挨县城北面,洞口高、宽约30米,洞长180米,酉城河从洞前流过,一条小溪常年不竭的从洞内流出。

据清同治二年(1863)《增修酉阳直隶州总志》“山川”记载表明,大酉洞初辟于明朝初期,洞内石壁多篆刻,因年代久远,皆模糊难辨,原洞口绝句一首“洞前流水渺漫漫,洞内桃花渐渐残,慢倩不来渔父去,道人闲倚石栏杆”,现也已不存。洞内景点无数,景色宜人,明崇桢年酉阳抚使冉天育对大酉洞内八景作了总结性题咏:“万山嵝峋洞天幽,结驷作翩作胜游。霄际松峰青霭霭(‘松峰耸翠’),洞边桃瓣水悠悠(‘桃间流红’),天梭雾毂劳天姥(‘机织烟霞’),匝地有声震钟鼓(‘石鸣钟鼓’),泉水断续落珠玑(‘飞泉洒玉’),石室藏书真太古(‘石室藏书’),玉盘注水何晶莹(‘玉盘仙迹’),饮之年如龟鹤龄(‘龟鹤遐龄’),炎蒸消尽还堪赏,莫使烟岚柱闭屙”。

桃花源   位于桃花源景区,地质构造上本是一个巨大的天坑,近圆形,宽约600米,坑壁高低错落有致,北面最高约230米,往南面西面慢慢见低。沿桃花溪穿过大酉洞进入桃花源,眼前豁然开朗:只见三面峭壁数百丈高,崖壁上有绿树装扮;中为盆地,有良田数十亩,茅屋数间,鸡犬相闻,溪流清澈,美池涟漪;三月夹岸桃花,盛开时红云一片,真乃“世外桃源”。据清代《酉阳直隶州总志》记载:“…大酉洞,核其形与陶渊明所记桃花源者,毫厘不爽”。人民日报(海外版)曾以《酷似桃花源,胜似桃花源》的标题向海外进行了报道。

桃花源这一天然和平田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回归大自然、返朴归真、隐逸的具有朴素美的自然景观,是酉阳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的精品景区。

金顶   位于龙头山景区,海拔1634.5米,为龙头山东面的最高点。金顶总面积约200平方米,有两级平台,低一级平台为龙头寺的遗址,面积约150平方米,地面由完整的青石板彻成;高一级的平台为观景台,面积约60平方米,天气晴朗之时可远眺“乌江画廊”风光,此处看日出观云海远近闻名。

三皇洞 位于龙头山景区金顶绝壁半山腰,距山顶约200米,距地面约50米,有羊肠小道相通,从远处观看,恰似龙头的龙嘴。内有泉水终年不竭,洞口飞灵寺仍保存完好。传说只要香客诚心拜佛,在飞灵寺许愿,然后到神泉汲一瓶圣水,内服外浸,包治百病。每年农历2月19日、6月19日和9月19日,四面八方赶往龙头山的香客逾万,都会到三皇洞朝拜,取洞中泉水带回,祈福家人健康平安。

石林   位于龙头山景区西侧约2公里的山谷处,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石林布局整齐,规模宏大,有大小石柱200余根,将军、士兵、战马等栩栩如生,颇有“沙场秋点兵”之韵味,当地群众称之为“点将台”。

三十七洞天   位于酉城烈士陵园南麓,洞口高宽各2米,洞额嵌有“三十七洞天”石匾,进深约1000米,有人探之,连续三十七个小洞,仍未见底。

莲花奇洞   位于国道319线旁,齐阳坝半山腰,为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下溶洞,位于山体中部,洞口宽约2米,洞高3-5米,洞深约500米,洞内时宽时窄,很少有人探到洞的尽头。洞内有紫竹林、佛山、钟乳石等多种淋溶景观。

秀才看榜   在大酉洞桃花源的西南部,悬崖峭壁上有一巨大石灰岩石壁,高100余米,宽约60米,方正平整,远看如壁上贴榜,传说以前酉阳的秀才都来此处观看自己是否中榜。

玉柱峰   位于森林公园的南部,海拔883米,相对高差近200米,犹如一根玉柱立于大地,直插云霄。玉柱峰三面悬崖,只有背面一条羊肠小径曲曲折折可达山顶,如“保护神针”立于酉城边。

石柱擎天   位于小坝乡石柱村,石柱自然天成,地处一山脊的尾部,山脊三面悬崖陡峭,前端独立一石柱,高约50米,径粗4米,犹如守护神。人们对其十分崇拜,视为保护神,每年有上千人远至贵州,上至黔江前来朝拜,“石柱村”因此而得名。

佛洞   位于桃花源景区五指山上,洞口宽1.5米,洞内宽敞,最高处达5米,最宽处达15米,进深400米。钟乳石发育强烈,有的似美女梳头,有的似古代大户人家的架子床,有的似佛,有的似半卧水牛,有的地方分上下两层,如楼房。据传,古时酉阳当官的无论大小,每逢大年三十都要到该洞烧香拜佛,感谢神灵。

笔架山   位于桃花源景区田园村,一山见三峰,中间高两边矮,最高处990.5米,远看形似笔架,惟妙惟肖,此山也因此而得名。

五指山   位于桃花源景区,海拔1184.2米,为景区内最高山峰。山到高处显五顶,高低大小各一,远看似五根并在一起的手指,有粗有细,故此得名。

金银山   位于玉柱峰景区,海拔1082米,两山相依,一大一小,大的雄伟高大是金山,小的俊秀挺拔是银山,两山合称金银山。

帽子山   位于玉柱峰景区,海拔1169.2米,在景区内为第一高峰。远看山顶酷似一顶帽子,该山也因此而得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