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环境局 / 工作信息

重庆市酉阳自治县着力构建大美山水格局努力实现生态共富

日期:2025-04-29       
字号:

近年来,酉阳自治县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委、市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以生态立县为核心战略,统筹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与价值转化,积极构建大美山水格局,高水平打造美丽重庆先行地,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发展,努力实现生态共富的县域路径。

污染防治攻坚:构建“九治”体系,打造美丽酉阳。酉阳自治县“九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为抓手,聚焦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推动治理模式从末端治理到源头防控的系统性变革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城乡黑臭水体“清零”行动和秋冬季“治气”攻坚提升行动,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蓝天保卫战、净土保卫战,不断推动污染防范治理取得实效。数据显示,近年来,酉阳聚焦治污攻坚实施“治气”攻坚、县城燃煤整治等专项行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60天左右,连续七年全市领跑;乌江、阿蓬江、酉水河等5条主要次级河流断面水质保持Ⅱ类,51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深入推进“药肥双减”,2024年新增化肥减量示范区20总计面积达1.7万亩;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创建“无废细胞”28个;着力加强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处置,完成天雄锰业尾矿库和万泰、湘台、海北锰业渣场综合整治,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治理修复创新: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针对14%土地石漠化、半石漠化难题,酉阳自治县实施立体化生态修复工程,推动“生态伤疤”变身“绿色聚宝盆”。 钟多街道钟坨村通过“政府引导+技术赋能”模式,引进毛桃系列脆桃品种,配套“深耕+生物有机肥”土壤改良技术,改造高产果园300余亩。亩产超1500公斤,亩产值达1.5万元,带动村民年均增收超5万元,形成“生态修复—特色种植—品牌销售”闭环。 苍岭镇大河口村因网箱养殖导致水体污染,经政府推动渔民上岸、拆除网箱后,依托山水资源发展农家乐。村民转型经营后年收入超10万元,虽较养殖时期略减,但生态效益与可持续性显著提升,成为“生态修复—文旅融合”的示范样本。 经过生态立体修复,该县累计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面积7.9万公顷,划定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26个;统筹开展国土绿化,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综合治理、“两岸青山·千里林带”、森林质量提升等重大生态工程,完成营造林28.7万亩,矿山生态修复19.2公顷。此外,开展面源污染防治,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是生态价值转化:激活“绿色银行”,赋能高质量发展依托64.5%森林覆盖率及“中国天然氧吧”等金字招牌,酉阳自治县探索生态资源资产化路径,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以麻旺镇清香村为示范点,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通过间伐、补植鹅掌楸、杉木等适生树种,提升森林质量与碳汇能力。重庆今山银山公司已收储30万亩国储林,覆盖近200个村,带动村民参与森林抚育、林下经济,实现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双赢。 2024年,今山银山林业有限公司经北京绿色交易所认证,完成造林碳汇交易首单,标志酉阳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取得突破。此举不仅拓宽了生态补偿渠道,更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林业碳汇开发,形成“增绿—储碳—变现”良性循环。

四是多措联动治理:构建“酉阳样本”,赋能生态发展。酉阳自治县聚焦制度集成与机制创新,以高品质生态筑牢高质量发展基底。深入推进城乡黑臭水体“清零”、秋冬季“治气”攻坚及高污染燃料禁燃整治,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与地块修复,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及建筑垃圾专项治理。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推进国土绿化与“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营造林工程,优化城区绿色空间布局。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保护地监管,深化“河湖长制”与“三水共治”。壮大“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探索GEP核算与“两山”银行模式,推进排污权、用水权交易及跨界河流联防联治。常态化开展生态环保督察与问题整改,实施生态治理数字化行动,构建数字生态环保体系,实现生态治理系统化、长效化。

五是未来发展展望:深化生态优先,绘就共富新篇酉阳县委、县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认真落实市委书记袁家军对酉阳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和美丽重庆建设大会部署,持续打好生态牌团结带领全县86万各族人民唯实争先、苦干实干,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严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现代化新酉阳建设取得重要成效。酉阳将持续深化“九治”体系,以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县为契机,探索生态环境与健康协同治理;加速培育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新业态;完善生态补偿与利益共享机制,让绿色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县域实践经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