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生态之变:大美山水成为富民“绿色银行”
统筹开展国土绿化,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综合治理、“两岸青山·千里林带”、森林质量提升等重大生态工程,完成营造林28.7万亩,新增国家储备林11.1万亩,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63天,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县……
2023年8月,市委书记袁家军在美丽重庆建设大会上指出,要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标落实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市域范例,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重庆力量。
近年来,酉阳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市委书记袁家军对酉阳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和美丽重庆建设大会部署,持续打好生态牌,高水平打造美丽重庆先行地,迭代升级“九治”等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严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换路径,一幅城乡绿色发展的新画卷正缓缓展开。
酉阳5173平方公里辖区面积中,约有14%的土地呈石漠化、半石漠化状态。不过,随着生态修复立体化推进,石漠化地区正逐渐焕发新生,钟多街道钟坨村就上演了一幕“鸡窝地”变“聚宝盆”的变形记。
改变从种树开始。“80后”刘江华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针对石漠化区域特点,引进了生态修复能力强、成活率高的毛桃系列的脆桃品种进行种植。同时,大力推行“深耕+生物有机肥+复合肥”模式,把昔日的“鸡窝地”改造成了沃土。截至目前,通过大户带动,钟坨村已发展脆桃300多亩,亩产超过1500公斤,亩产值高达1.5万元。
酉阳森林覆盖率达64.5%,有2个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和2个国家湿地公园,获得了“中国著名原生态旅游胜地”“中国气候旅游县”“中国天然氧吧”等诸多美誉。
生态优势如何转化为发展动能?立足生态优势,酉阳聚焦国储林建设推动绿色转型。初春的麻旺镇清香村,一片杂木林中,几名村民手持油锯、镰刀等工具,分组协作开展间伐、割灌作业。“清香村是国家储备林项目2024年营造林工程示范点,正通过因地制宜补植鹅掌楸、杉木等适生树种,致力于全方位提高森林质量,为打造高质量国家储备林奠定坚实基础。”重庆今山银山公司生产部负责人冉川东介绍,该公司已完成30万亩国家储备林收储,覆盖全县近200个村。
国储林收储如火如荼,造林碳汇交易也在全市率先破题。去年4月,经北京绿色交易所审核认定,由今山银山林业有限公司申请注册的重庆首个CCER造林碳汇项目在北京绿交所开户成功,标志着重庆市CCER造林碳汇交易迈出了坚实步伐。“该项目第一个计入期为2020年9月23日—2040年9月22日。经过测算,在20年计入期内,预计可产生138.68万吨温室气体减排量,年均减排量约为6.03万吨。”今山银山林业有限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白文佳介绍,通过碳汇开发对酉阳林业资源生态价值进行再挖掘,将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同时,赋予其额外的增汇效益,真正实现青山变“金山”。
从国储林建设到碳汇交易,一场由生态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的实践,正不断重塑酉阳的发展逻辑。数据显示,经过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酉阳建设碳汇林10万亩,新增国家储备林11.1万亩,带动林农增收2554万元;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全县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2.06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0.76万千瓦;全力推动建设6个风电项目,装机容量达22.7万千瓦。
事实上,通过生态赋能塑造发展优势,酉阳绿色转型之路越走越宽广。接下来,酉阳将进一步规范发展风电、光伏、水电等清洁能源,持续实施造林碳汇项目,搭建生态产品数字化平台,全面推动绿色转型发展。
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主要污染物“十四五”总量减排任务提前完成;21 个乡镇创建市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酉水河建成市级幸福河湖;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县,龙潭镇获评美丽中国·深呼吸乡镇名单……2024年,酉阳突出生态本底助转型,美丽酉阳成色更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